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建区:欢送广州市第一医院援新建区抗疫医疗队

新建区:欢送广州市第一医院援新建区抗疫医疗队

发布时间: 2022-05-06 09:52

  广州新闻网讯 5月5日,新建区举行仪式,欢送广州市第一医院援新建区抗疫医疗队。3月19日至5月4日,广州市第一医院组成217人的抗疫医疗队,赴新建区人民医院和新建区长堎镇医学集中观察点进行援助工作,共为近1200名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临别之际,记者采访了这支默默在新建区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的团队。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曾前往武汉抗疫,有疫情防控一线的夫妻档,也有即将于今年5月份退休的拥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

  积极帮助转院让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欢送仪式现场,新建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代表和工作人员为广州市第一医院援新建区抗疫医疗队送上了锦旗、鲜花和荣誉证书,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大家互道感谢,在欢笑和泪水中挥手惜别,场面令人动容。

  广州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熊隆信介绍,3月19日,医院在接到指令后,立即成立支援新建区抗疫医疗队,先后派出4批次共217名队员,赶赴新建区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先后在新建区人民医院和新建区长堎镇医学集中观察点进行支援。

  3月19日,他们赶到新建区人民医院开展支援工作,负责新建区人民医院5个病区(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外骨科、产科)的相关医疗救治工作。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每一名医务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全力救治患者,使他们得到有效的治疗。

  “受到疫情影响,新建区人民医院一些手术已经无法进行,一些病人需要转院治疗。”熊隆信说,许多患者的情绪受到疫情和病情的影响变得焦躁。对此,医护人员一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相关医院对患者进行转运。

  77岁的程婆婆需要做骨牵引手术,如果不及时转院治疗可能会致残,患者的家属焦急万分。在接到求助后,熊隆信一方面联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一方面经过多方努力联系上了广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婆婆的家属看到转院的120急救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对全体医护人员表达衷心的感谢。

  在“疫”线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在这个团队中,不少人曾经在2020年前往武汉支援抗疫,王瑾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广州市第一医院心内儿科的护士长,同时也是一名党员,疫情发生后她主动报名前往新建区抗疫。巧合的是,她的两次生日都是在“疫”线度过的。

  3月21日,是王瑾的生日,由于刚来新建区人民医院支援,当天凌晨她和同事们还在忙着抢救一名患者。92岁高龄的毛爷爷,面色苍白,全身冒汗,鼻氧管接着氧气袋,喘着粗气,情况非常危急。医护人员立即对老人进行抢救,输氧,注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经过努力老人的面色逐渐红润,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老人家一个人在医院,亲属在隔离,情绪有些低落。”老人有些耳背,为了哄老人开心,王瑾用纸条写字和老人聊天,了解老人的需求,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难题,毛爷爷的情绪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还用唱歌的方式感谢医务人员的悉心照顾。

  谈到这次在新建区抗疫的感受,王瑾笑着说:“大家都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原来在新建区长堎镇医学集中观察点期间,每天她和同事们都需要骑着电动三轮车为群众送生活物资和一日三餐,送一趟饭下来需要两个小时,穿着密封的隔离服,她们的衣服经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次抗疫收获了很多,我们把在新建区工作期间的经验总结整理成了一套流程,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夫妻携手在“疫”线 孩子送去爱的书签

  谢斌云是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她的爱人是一名儿科医生,疫情发生后夫妻两人都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4月20日,他的妻子前往广州市第九医院进行支援。两个孩子,小的只有3岁,夫妻双方把孩子托付给了老人照顾。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爸爸,我好想你”“爸爸,你那里有什么好吃的,回来带给我吃”……每一次谢斌云和孩子们视频通话,孩子们总是用稚嫩的口吻,期待着父亲能早日回家。

  男儿有泪不轻弹,当谈及到孩子的话题时,谢斌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话语有些哽咽。“孩子画了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书签送给我,作为我的护身符。”谢斌云说,这次回家他已经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零食送给孩子们。

  在从事护理工作38年的龚琼玲,是这个团队中年纪最大的护士,今年60岁,5月份即将退休。2020年,她曾申请前往武汉抗疫,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此次能来新建区抗疫,圆了她前往一线抗疫的愿望。“可以在退休之前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这在我人生履历中增添了一次特殊的经历。”龚琼玲说,疫情就像乌云,虽然一时遮住了天空,但是阳光终会透过云层,依旧温暖照亮着我们,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终将会过去。(首席记者 邹鹏飞/文 喻云亮/图 冯楷文/视频)